千年姜树 有古树的地方,往往有村落或神庙,至少嵩山如是。
登封刁家沟村有两株古树,一株1000年的姜树,一株1500年的老黄檀。
姜树依村舍扎根坡上,孑然傲立、枝丫俊朗。
黄檀树屹立在凤凰岭,也即村民所称东岭.其树冠庞硕而无臃肿之气,那巨大张开的枝蔓与根部强力凸起延展,形成上下呼应的神奇空间感。伫立其间仿佛能够聆听到千年知了、蟋蟀的幽幽嘶鸣。
老黄檀 树与人有相同的结构,都是直立、有皮肤、肌肉、血液和骨骼,甚至有意觉和印证的能量。
树是古老历史的见证,是天地媒介。
登封人相信古树是生灵的,甚至视之为神。黄檀树下有一石质神龛供台,时间风蚀了它的青涩,锻造了它的圆润。而树北侧新筑一座全神庙,碑文书写了刁族人择地东岭古树下得风水福报庇护的祈愿,由此令人笃信刁家先族于此生息的久远岁月。
树下神龛 中国古老的房屋,以木、土、草、石、砖、瓦等为建筑之材,尤以木构筑框架。数千年来,国人视木为生长之源、实用之物,构筑围合以避风雨。代代如此,不懈地伐木取木,耗尽了大片茂密的林木。遗存下来的千年古树,如果不是赋予神格的话,早已由“朴”为“器”,变为“栋梁”了。
从东岭俯瞰树木掩映下的寂静村舍,是灰色两坡屋顶和若隐若现的黄土坯墙,这便是嵩山地区民居最常见的,也是持续最久的建筑色彩。
旧民居色彩构成并非刻意设计,而是石、木、土、瓦的本色。数千年来当地人就地取材、互助劳役、建筑自己的屋室与山色林木契合天成。
姑且不论老房透光、通风之弱,仅就视觉审美意义,当代登封民居比较过去无疑是极度的退化。
全神庙 新建无石、无木、无土、无瓦,一律机制砖、水泥预制板、铁门不锈钢窗,一律平顶二层或三层。如此单调乏味的民居散落嵩山,一改山林的气质与调性,近乎视觉“垃圾”。
古老而美景的嵩山老村落,正在消弭或沦为空心村,趋势似乎不可逆转。
刁家沟多半村民已经舍旧外迁,唯有老弱留守不弃,算是余留一丝烟火。
那些无人居住的门户荒草萋萋、墙倒屋塌,空有树荫在春夏两季给予院落以温度,时间的刻刀许给了它额外的远观之美。
刁家沟位于少林大道之北,归属雷家沟村管理。村西南约4公里系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,隔岭东望太室山永泰寺。有一孔废弃的隧道(官道)穿村南辖地直抵轩辕关,关外西去60公里便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城。
树木掩映下的寂静村舍 中国一半的历史与洛阳盘根错节,嵩山的山水则与洛阳城的人文藕断丝连,建构了彼此之间的交互联动。嵩山一直是帝都皇室、贵族、文人的精神后花园。刁家沟两株古树阅历了两地千年回荡的故事,它的存活印证了人类与自然的激情之源、生命之源。
村内小道 不过,公元2016年7月22日一场暴雨,意外地将老黄檀西侧枝干撕裂伏倒。它沉重的躯体砸断了青石护栏,躺在那里,成为大地额外无用的负担。
来源:太室齐岸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