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11月,咱们登封市人民法院判处了一起危险驾驶案件,31岁的李某因醉酒驾驶,被判处拘役一个月。这是一起非常简单的案件,但是却让审理该案件的法官们犯了难。
李某是河南周口人,早年与登封卢店的妻子相识结婚。但因为各种原因离异,独自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小伟(化名),在卢店某小学上一年级。他服刑了,孩子怎么办呢?
刑事审判庭的庭长张建海想把孩子送到孩子母亲那儿一个月,但是李某性格偏执,对孩子妈妈有极强的敌对心理,坚决不同意孩子由前妻照顾。
小伟(化名)的奶奶早就去世了,爷爷当年是继父,现在早已不再联系。眼看孩子没有了其他亲人,张建海又想着,要不然把孩子送到武校学习一个月,可是孩子又不愿意。而小伟(化名)平时上学的学校又没有住宿条件。
李某所犯的危险驾驶罪是没有缓刑的,判决不能再拖了,所以,刑事审判庭的庭长张建海决定,把小伟(化名)带回自己家照看!
张建海有个12岁的儿子,现在正好放假在家。这个小伙子对于父亲的决定十分支持,他说,“爸爸,我帮你照看弟弟,就是支持你的工作,就是为你分忧。”知道小伟(化名)自小生活在农村,没有看过电影,张建海的儿子还带着小伟(化名)去了电影院。而张建海的妻子和岳父也对小伟(化名)特别关心,小伟(化名)简直成了张建海的第二个“儿子”。
但是,张建海也考虑了,孩子在暑假应该学点东西,正好小伟(化名)在卢店的一家珠心算班上课,已经上了1年多了,对那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很熟。于是,张建海就跟珠心算班老师商量,能不能让孩子全托,也避免了市区、卢店来回接送孩子的麻烦。
珠心算班的李乾锋老师和小伟(化名)父亲是同乡,知道了小伟的事情以后,立马就答应了张建海的请求。白天带着小伟(化名)上课,晚上就把孩子带回了自己家,吃住都在自己家里。小伟(化名)自己也愿意。
这一切,张建海和李乾锋老师都是瞒着小伟(化名)的,只告诉他,“爸爸出去学习了,暂时没法来看你,但是他很快就会回来。”所以,小伟(化名)的心情几乎没有受影响。
现在,小伟(化名)在珠心算老师的家里已经待了1个多星期了,张建海隔三差五就带着法院里的同事去看他,每次都带些好吃的,还有玩具和书。以前的小伟(化名)内向、胆怯,但是现在,他见了张建海和法院的叔叔阿姨们,都是跑着过来的。记者问他,“伯伯(指张建海)对你好吗?”不善言辞的小伟重重地点头。
这个月的月底,小伟(化名)的爸爸就刑满释放,可以回家了。能想象得到,小伟(化名)看到爸爸的时候,会是怎样的开心。
法律是无情的,犯了法就应该受到惩罚,没有人例外。但是法律之外,人是有情的。市法院的同志们为罪犯的孩子想尽办法找一个安置之所,并考虑了孩子的身心健康,善意的隐瞒了爸爸的罪行。
在我们的心目中,法院公职人员总是显得那么铁面无私,甚至是冷漠。但通过这件事,我们不难发现,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,面对罪犯,他们绝不手软,面对罪犯的孩子,他们也会用一颗正常人的心去尽可能的帮助孩子。
然后当记者问到法官为什么这样做时,他只说“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当我听到这句话时,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...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”,这句小学课本上的话语,再一次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。 现代社会中,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已经成为一个话题。年轻人就应该给老人让座、女孩儿就应该穿裙子、女人就应该做家务...也有人说,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应该与不应该。汽水们,有思想,敢发言。对于“应该”这个词,你怎么看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