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知!通知!紧急通知!
登封的儿女们! 不管你们是在哪里漂着 不管你在单位还是企业 是老板还是打工的 不管你们手里拿着苹果,三星还是小米、华为 不管你穿的是阿迪、耐克还是阿玛尼 不管你在外面混得多么呼风唤雨 还是混得多么不咋地
现在正式通知你们
咱登封今年的麦子已经熟了 赶紧准备回家收麦啦!
赶紧回家,换上衣服、拿起镰刀,下麦地帮忙!
农村收麦的场景,你还记得多少? 二十年前,咱大登封几乎还没有自动收割机,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,人们都是这样用镰刀割麦子的。 割完麦子,还得把它拉到场里,这时候是用牲口的用牲口,没牲口就得用人力。
后来慢慢用拖拉机 压好了,就得起场,这是起场用的叉子和耙子! 儿时的打麦场,大人的繁忙场,孩子的欢乐场。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有充气蹦蹦床,那麦秸垛就是我们的蹦蹦床。无所顾忌,肆无忌惮,藏马虎,不怕磕着碰着。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帮大人张口袋,一股土腥味,还是忍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。 把没有麦粒的麦秸秆堆成麦秸垛,堆出一个既稳定又漂亮的麦秸垛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。那时候看着大人把麦秸一层层堆起来,觉得好厉害啊......现在老家已经看不见这样的 房子,对于城里人来说,这已经成为了艺术了...... 接下来就是扬场。那时候还可以用的是四轮拖拉机带着风扇风老大了,或者趁有风的时候.....用木锹把轧下来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,借用风力吹去麦糠等杂物。 炎热的夏季,大树底下凉快至极,但劳作的人们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丝清凉。只有年迈的老人借捡韭菜的机会在大树底下做暂时休息。 麦子入囤之前还得晒干了,要不会生虫。趁天还没黑,大家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,那时候雨水说来就来。。。最后就是装袋运回家了。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坐在口袋上,或者躺在麦堆上,尽情的玩耍。晚上装起来,白天又倒出来晒,一遍又一遍的暴晒,一直到全部晒干,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与辛劳..... 到了晚上,无人玩耍的麦秸垛,显得异常孤单。麦秸垛,青草芽,大石磙,这一雨后初夏的乡村景象。 作为农忙时节的好帮手,这些农具们又要闪亮登场了! 这一张照片上的老物件很多,你认识哪几个? 这个叫啥?有懂行的来科普一下。 小铁杈,貌似用途不够广泛。 扫帚,这个款式的俺没用过。只用过竹扫把。 这种竹扫把出现的就多了,家家户户必备~ 锄头,光溜溜的把儿,小时候可喜欢摸这个了。 喷雾器,也叫药机子,这是新款的,以前的是绿色的,好像是工农牌。 篮子就不说啦,荆条编的。
牛槽,牛之不存,槽亦无用,不过现在回乡下还是可以看到不少的。 石磙子,跟地域有关吧,咱们这边用灰的比较多,外面用红色的比较多! 架 车子,想起我们从乘客,到 司机,还没替父母当几天司机,就已经远走他乡。这些老物件,无一不是咱们爷爷奶奶用了一辈子的,可能我们的父母现在也还在用着,虽然现在农业机械化,但是看到这些内心还是有各种滋味,完全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辛苦。
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,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、8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......90后的看看父辈们的童年吧!
最后致那些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