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每位来放射科进行 X 光拍片检查的朋友都有以下这样的经历,那就是我们需要按照检查技师的要求,摆出一个特定的姿势(有些情况下其实并不是很舒服),摆好体位后才会接受检查。也许大家会问,我们为什么必须摆出这样的姿势呢?今天,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 X 光拍片检查时拍摄体位的那点事儿。
X 光检查的成像原理
小编觉得,说到 X 光检查的检查体位,首先就要说一下 X光检查的成像原理。其实,X 光是一种波长极短、能量很大的电磁波。它具有穿透作用、荧光作用、电离作用、感光作用及生物学效应等特性,而 X 光检查的成像基础就是利用了X光的一些特性。
X线影像的形成,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:首先,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,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;第二,被穿透的组织结构,存在这密度和厚度的差异,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,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;第三,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,是不可见的,经过显像过程,例如经过X线片、荧屏或电视屏显示,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、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。
所以,X光检查所获得的图像其实是拍摄区域各组织结构前后重叠的影像。因此,我们在进行 X 光检查时为了更好的观察相关组织结构,必须从更多的角度拍摄,从而为我们发现病变提供更多的信息。
X 光检查时的常见体位及意义
(1)正位
我们所说的“正位”其实又包括前后正位及后前正位,比如,我们拍摄胸部正位片时,采用的是胸部后前正位(X线球管从受检者后方向前投照,此时探测器或胶片盒在受检者前方);而当我们拍摄腹部正位片时,采用的是腹部前后正位(X线球管从受检者前方向后投照 ,此时探测器或胶片盒在受检者后方 )。身体其它部位的正位片拍摄方法和上述类似,仅有些许差异,但体位摆放时基本原则不会变。
正位片是身体各个部位 X 光检查时必备的检查方法,这种检查体位能够将所检查部位的信息尽可能多的呈现在胶片上,从而帮助我们发现病变。
(2)侧位
拍摄侧位片时,需要拍摄的部位特别是一些骨关节结构,相应的骨关节需要弯曲成一定的角度,从而显示出正位片时重叠的影像信息。比如,拍摄膝关节侧位片时,我们的膝关节需要屈曲约130度;当我们拍摄肘关节侧位片时,我们的肘关节需要屈曲成90度。
侧位片拍摄时,X线球管置于受检者一侧,探测器或胶片盒位于另一侧。侧位片可以显示出更多的影像信息,和正位片结合起来,我们即可获得被检查部位的相对完整的影像信息。
(3)斜位
如果我们拍摄侧位片时仍会遇到重叠信息而妨碍我们观察时,可以拍摄斜位片。检查手、足部位时,我们会常规拍摄正斜位片;为了更好的显示椎间孔或观察椎板病变,在检查颈椎、腰椎时也会拍摄斜位片。另外,由于骶髂关节在解剖上是偏斜的,为了看清骶髂关节间隙也需要拍摄斜位片。
(4) 轴位
轴位是相对正位和侧位而言。拍摄轴位片时,X线沿检查部位的长轴方向进行投照。需要轴位检查的部位有髌骨、跟骨等,拍摄轴位片的目的是更容易显示这些部位的骨折、脱位情况。
(5)开口位
由于第1~2颈椎在正位上被门齿和下颌骨重叠而无法看清,此时,拍摄开口位X线片便可以发现寰枢椎脱位、齿状突骨折、齿状突发育畸形等病变。由于拍摄此位置时需要受检者张开口并保持一定的时间,张口位检查时受检者相对较为痛苦。
(6)脊椎运动检查(过伸过屈位)
在检查颈椎及腰椎时,除了常规正侧位X线检查外,为了解椎间盘退变情况、椎体间稳定情况等,我们还需要拍摄颈椎、腰椎的过伸过屈位。
拍摄过伸过屈位时,受检者在侧位拍摄的体位基础上,做过度伸展和屈曲颈椎或腰椎的动作,当相应的动作达最大限度时拍摄X线片。
(7) 其它体位
除了上述的常见体位外,当我们观察一些正位片难以显示的结构或部位时,会根据不同组织结构的特点拍摄一些特殊体位的X光片。比如,为了更好的显示股骨颈、股骨头,我们会拍摄髋关节外展位,俗称“蛙式位”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;为了观察副鼻窦,我们会拍摄瓦氏位、柯氏位等。这些都属于特殊检查体位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