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肢浮肿既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症状,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疾病的症状之一。
如为出现双下肢浮肿,应先除外病理原因,如:
1、心源性浮肿:
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心力衰竭时,可引起下肢浮肿,最早出现于踝部,以后向上延伸。患者通常还会出现胸闷、气短、尿少和不能平卧等症状。
2、营养不良性水肿:
营养障碍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而出现水肿,最早出现在下肢,逐渐向上蔓延并遍及全身。浮肿前,先有营养不良、吸收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。
3、其他如肾性浮肿,如肾炎、肾病等可出现下肢浮肿,但浮肿多首先出现于眼睑和面部,然后波及下肢和全身。
肝性水肿除下肢浮肿外,则以腹水最为明显。
4、甲状腺功能低下,也是可能造成下肢浮肿的原因。
某些药物,如降血压的药,也可能导致下肢浮肿。
局部性下肢浮肿:
多由于下肢静脉、淋巴管受阻导致体液进入组织间隙所致,如下肢栓塞性静脉炎、下肢静脉曲张,盆腔或下肢肿物压迫静脉,淋巴管炎等,浮肿常出现于单侧下肢,不会蔓延全身。
功能性下肢浮肿:
如经各种检查,无病理或器质性的浮肿原因,则多为功能性下肢浮肿,多见于:
1、超重或肥胖患者,易出现下肢浮肿。肥胖者皮下脂肪组织增多,可减弱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,使之易于扩张;肥胖者因多不爱活动,故减少了肌肉运动对静脉血回流的协助作用,使下肢静脉压升高,组织间液积聚,出现浮肿。 在减轻体重、增加运动后浮肿能改善或消失。
2、体位因素:长时间地行走或站立、坐姿不当,双腿下垂时间过长,长期坐着可导致下肢的血循环不好,都会引起浮肿,这种浮肿在休息后,浮肿就会消退。
必要时可做心电图、心脏B超、肝功、尿常规、甲状腺功能等检查,如确无明显的病理或器质性原因存在,可考虑为功能性水肿。
治疗:
1、浮肿明显时可适当卧床休息;平时在在午间也应有一段平卧休息时间,以助于水肿的恢复,夜间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。
2、限制食盐:每日食盐不超过5g;适当减少饮水量;
3、功能锻炼:每天都要做轻松的腿部运动,常做一项简单的足部运动,以消除紧张度,促进血液循环。腿脚长时间活动后,也要休息,anmo。
4、浮肿较明显,可给予药物治疗,水肿消退后可停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