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诊故事|当健康悄悄的走了 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挥霍(第161期)
原创 2016-03-18 戴佳文 植物人
插图简介:齐派艺术传人苏玉喜的书画作品选登。
很早以前读王瑛琦的文章,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,“在人类所有的遗失中,遗失了个性,失去了自我,才是最沉痛的遗失。”略带愤青的年代,留着长发的青春,对个性的追求,理想的膜拜,总是那样煽情,让人反思,让人热血沸腾!
多少年过去了,发现自己并没能改变世界,也没能改变生活,岁月依然在更替,月光下的茶也凉了,当年的同学、玩伴都在各自环境中品味着冷暖自知的状态,有时不忍以鲁迅先生的话自嘲,“即使是无名脓毒,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,也便红肿之处,艳若桃花,溃烂之时,美如乳酪,国粹所在,妙不可言!”实在是经典。
也许是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,和我一样的草根,都在做着同样的梦,于是废寝忘食地拼搏,忘记了自己生长的土壤,相信阳光总有照到我的时候,管它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!”相信了成功等于99%的努力加1%的天分,很多年以后知道老师是骗人的。但青春已经不再,只留着骗孩子进步了!
当青春挥霍完了,没有什么再可以挥霍的时候,想起那句话“是生活改变了我们,还是我们改变了生活!”于是想迫切的知道,谁在把握我们的健康之门呢?上午一个朋友拿着一大堆化验单冲到我的办公室,说有点头昏,去常规体检一下,没想到指标或高或低,几乎没有正常的,你们医院的机器是不是骗人的,他开玩笑到,一脸无奈的笑,与外面的阳光很不和谐!朋友说生活真不容易,“三陪”时代,酒不喝不行,玩不尽兴不行,现在老婆孩子想见到我简直是一种奢侈。于是一脸的尴尬,我和你一样!朋友愕然,医生也如此艰辛?
最近上班里不停会有“猝死”的患者,都很年轻,小到十七八岁的学生,大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,有时会感慨人生之仓促,生活之变换,世事之难料。也许是我在的窗口太特殊,也许是世界真的变了,生活的节奏快了,生活的压力大了,每个人都在寻找改变命运的阶梯。于是废寝忘食于应酬,处心积虑于交际,尽心竭力于经营,步步为营于包装,游刃有余于职场。短时的成功换来瞬间的欢愉,更多的欲望留下欲壑难填的浮躁,焦躁不安蚕食着我们的体魄,“中年伤于哀乐!”过度的透支提前支取了健康,我们在所谓的鲜花与掌声中变得脆弱,变得不堪一击。当健康悄悄的走了,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挥霍呢?
行笔至此,我的耳边又想起了那个沙哑、苍凉、旷远、嘶声力竭的声音:我曾经问个不休,你何时跟我走?可你却总是笑我,一无所有。我要给你我的追求,还有我的自由,可你却总是笑我,一无所有……那是1986年的冬天,崔健和他的“一无所有”,至今还在我的青春里燃烧……
【急诊故事】36
|
|